逐漸放開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穩定增長。人口問題一直是關乎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建國以來,我國共出現三次“嬰兒潮”。第一次嬰兒潮發生在1950年代。彼時處于建國初期,我國終于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兵荒馬亂的局面,一切都百廢待興,欣欣向榮,再加上政府對多生多育也持鼓勵態度,新生人口數在這一階段出現一波高峰。歷史上美國、日本等國家在戰爭結束以后也都有一波嬰兒潮。第二次嬰兒潮從1962年開始,持續了約15年的時間。1959-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以后,隨著國民經濟情況的逐漸好轉,擺脫了饑餓夢魘的家庭開始進行補償性生育,新生兒大規模增加。第二次嬰兒潮也是中國歷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對經濟社會影響最大的主力嬰兒潮。第三次嬰兒潮從1986年開始,到1990年左右結束,這其實是1962年嬰兒潮的回聲潮。當年出生的大量嬰兒,到80年代末已經長大成人,開始結婚生子,所以即使在1970年代以后非常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下,還是出現了一個潮峰。
消費升級是推動母嬰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相較于人口增量帶動的母嬰行業發展,我們認為消費升級應該是推動母嬰行業擴張的更大動力。2017年人均GDP和社零總額的增速都超過10%,社零總額已經連續第1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的穩定增長是母嬰零售業蓬勃發展的基礎。
母嬰線下渠道占據較大份額,母嬰專賣店維持高增速。綜合各咨詢公司的預測,我們預計 2018年母嬰行業線下渠道依然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其中購物中心以及母嬰專賣店所占份額較高,而超市份額僅為15.1%左右。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母嬰產品的豐富度和專業度需求不斷提高,商超中僅僅一到兩排貨架的母嬰產品SKU不能滿足需求,因此份額逐漸萎縮。購物中心、百貨主要銷售嬰童服裝、玩具等,隨著消費者對嬰童服飾鞋履以及玩具的品牌認知度逐漸增強,未來百貨渠道依然會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購物中心也意識到了兒童業態對全家消費的帶動作用,招商時對兒童業態的分配比例也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