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么煉成的:還原反應。從原理的角度講,鐵分子具備兩個特點:一是屬性較活躍,所以自然界中的鐵元素都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二是硬度不夠,所以必須要添加碳分子形成鐵碳化合物才可商用。所以煉鋼的過程,本質上講,就是一個以碳為還原劑對鐵的氧化物進行還原反應的過程。
長流程是還原反應:將氧化鐵還原成鐵。長流程指的是高爐還原過程,將鐵礦石(燒結球團等)與焦炭煤粉等從高爐爐頂裝入,再以鼓風爐從高爐下端吹入高溫熱風,熱風在向上流動過程中,經過傳熱、還原、熔化、脫碳作用,將鐵氧化物還原成金屬鐵,從而實現Fe-O 分離。
短流程是物理變化:通電熔化廢鋼。作為可回收的金屬類資源品,鋼鐵可通過回收進行廢鋼的二次冶煉。相比高爐煉鋼工藝的“煉鐵-煉鋼-軋材”三步,短流程僅需“煉鋼-軋材”即可,因此簡稱為叫短流程。長短之間的差別,一方面來自于流程的長短,另一方面來自于背后原理之間的差別。長流程屬于化學反應,而短流程屬于物理變化。
管中窺豹:透過鋼鐵看全球工業化進程。國際經驗表明,一國鋼鐵行業的發展與其第二產業的比重呈大致正相關關系。從過去一百年的進展來看,自英國工業革命起始,至美國大發展,再到歐洲與日韓二戰后重建,之后過渡到中國。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國目前粗鋼產量占比已經達到全球一半,可以說,近二十年全球大宗品的需求增量主要來自于中國城鎮化的發展。
國內鋼鐵行業發展的經歷:起步-成熟-衰退。簡單來看國內鋼鐵行業的發展歷史,可大致分為幾個部分:1、1999-2004 年:國內固投增速加速擴大,是行業最輝煌的起步期。作為重資產制造業的典型,新增產能的投產需要一定時間,導致行業隨著需求增速擴大持續處在供需缺口較大的高盈利時代;2、2005-2008 年:需求依然旺盛,但由于增速沒有進一步擴大,且產能陸續跟上,導致行業平均毛利率中樞較第一階段略有回落;3、2010-2015 年:由于需求增速的逐步回落,且供給還處在慣性新增之中,導致行業持續進入低迷調整期;4、2016 年以來,受益于供給側改革,行業進入盈利穩定性與中樞都大幅改觀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