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智能制造行業深度報告(38頁)

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現代工業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構建鏈接機器、物料、人、信息系統的基礎網絡,實現工業數據的全面感知、動態傳輸、實時分析、形成科學決策與智能控制,提供制造資源配置效率,正成為領軍企業競爭的新賽道、全球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國競爭的新焦點。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全要素鏈接的樞紐,是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工業互聯網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鏈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分為4 個部分:1>邊緣層:通過協議轉化和邊緣計算形成有效的數據采集體系,從而將物理空間的隱形數據在網絡空間顯性化。2>IaaS 層:將基礎的計算網絡存儲資源虛擬化,實現基礎設施資源池化;3>工業PaaS 層:工業操作系統,向下對接海量工業裝備、儀器、產品,向上支撐工業智能化應用的快速開發和部署;4>工業APP:通過調用和封裝工業PaaS 平臺上的開放工具,形成面向行業和場景的應用。

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有助于實現智能化轉型。工業企業上云實現數據在線化,一方面可以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創新服務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平臺上被封裝成軟件的管理發展經驗,實現自身的產業升級;同時也可以通過數據的集中分析實現更為智能化的設備監控、資源配置和產業協同。在現階段上云的過程中,大企業具備上云基礎,有望推動核心業務和機器設備共同上云,追求價值創造,形成樣板案例;小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程度低,上云可實現具備優化和成本節約。

國家政策頻出,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步入快車道。自2015 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多項產業政策,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尤其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后,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更是持續加碼,2017 年11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 年2 月工信部開展工業互聯網“323”行動,計劃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緊接著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工作,另外2018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這些政策頻出的背后,是國家希望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依托工業互聯網,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地方政策陸續落地,推動“企業上云計劃”,加速工業互聯網落地。自2017 年起,各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浙江省發布的《浙江省“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7 年)》、湖南省發布的《湖南省中小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8)》等。地方政府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等方式,促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集聚區快速落地,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從而實現“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的互促互進的格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