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自動變速箱市場仍是藍海。需求與供給缺口大:交通擁堵導致我國自動擋比例大幅提升: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廣闊,但在交通環境上更多接近日本,而非北美。1)從人口密度分布看,我國96%以上的人口集中在黑河騰沖線東南位置不足35%的國土面積上,我國人口擁擠在主要大中城市。全國總體雖為人密度為140人/平方公里,但實際人口密度約為300人/平方公里,略低于日本的450人/平方公里。2)從道路面積和人均道路長度看,我國更不站優勢,居于主要國家之后。3)我國城市布局整體規劃不如日本等國家,導致城市交通容納能力差,在城市汽車保有量不如日本等城市的情況下,交通卻更加擁堵。
自動變速箱需求缺口主要在自主品牌,2-3年內仍屬于賣方市場:整車企業旗下的自動變速箱廠主要滿足本品牌車型配套,較少會對外銷售。因此,外資變速箱企業產能雖有1000萬套,但大部分屬于內部配套。僅有愛信(4AT、6AT)、采埃孚(8AT、9AT)和格特拉克(DCT)可以對外供應。2020年自主品牌車企自動變速箱需求量近千萬套,而自主變速箱器產能樂觀預計在600萬套(產能到實際產量有折扣,而且滿產爬坡需時間),即使加上獨立的外資變速箱廠,自動變速箱需求仍有近200-300萬套的需求缺口。先導國家自動變速箱路線:從國際市場看,北美市場以AT為主,裝配率接近80%(占自動變速箱總體比重,下同),而日本則以CVT為主,接近45%,歐洲則更青睞于近年發展起來的DCT變速箱,裝配率15%左右,近幾年增長迅速。
未來看,國內AT占比將下滑、CVT、DCT占比提升,最終三分天下:AT開發難度大,高效傳動方案基本被巨頭注冊,國內車企紛紛轉向DCT:AT變速箱開發最大難點在于尋找合適的傳動方案,由于6AT、8AT在國外發展成熟,高效合理的傳動方案已經被外資企業所注冊,國內企業研發難度較大。因此,國內車企在自動變速箱路線選擇上,紛紛轉向了雙離合自動變速箱,如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上汽汽車、廣汽乘用車等。目前國內AT供應商除了愛信、采埃孚和合資車企的變速箱廠,自主AT企業僅剩下盛瑞傳動和東安動力。國內車型小排量趨勢明顯,車型級別越來越集中于A級緊湊車型,CVT和DCT更適合此類車型。從目前我國的車型級別結構看,A級占比超過50%,且日趨集中。隨著油耗壓力增加,小排量將成為趨勢,即國內小排量車型占比仍將提升,而CVT和DCT更適合運用在小排量車型上。因此,我們認為,CVT和DCT的市場份額將不斷增加,預計CVT占比2020年達到30%,DCT到40%,AT將下降至30%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