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北斗導航產業研究(41頁)

屬重大空間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導航衛星系統,即“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又稱天基PNT 系統,其關鍵作用是提供時間/空間基準和所有與位置相關的實時動態信息,業已成為國家重大的空間和信息化基礎設施,也成為體現現代化大國地位和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俱樂部”在全世界主要有四名“正式成員”和兩個“觀察員”。目前全球共有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包括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GLONASS(格洛納斯)、中國的BDS(北斗),以及歐盟的Galileo 系統(伽利略)。此外,多個國家還有已建或者在建的若干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和星基增強系統,其中區域系統主要有日本的QZSS 和印度的IRNSS,星基增強系統主要有美國的WAAS、歐盟的EGNOS、俄羅斯的SDCM、日本的MSAS以及印度的GAGAN。已經建成的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是繼GPS、GLONASS 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提供運行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可服務50 多個國家、30 多億人口(亞太地區的國土面積占全球21.3%,但人口占全球的57.2%)。

有富于想象力的民用市場。與傳統導航定位技術相比,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具有全時空、全天候、連續實時地提供導航、定位和定時的特點,已成為人類活動中采用最為普遍的導航定位技術。因此,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一經問世,在市場需求的牽動下很快就深入到各國軍事、安全、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使航空、航海、測繪、機械控制等傳統產業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開拓了移動位置服務等全新的信息服務領域,并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衛星導航定位產業。

時空應用:幾乎一切都可以與北斗相結合。對中國而言,北斗產業可泛指中國衛星導航產業。2012 年底我國北斗系統投入區域服務以后,中國的衛星導航產業就以北斗為軸心主線加以推動發展,從此稱其為北斗產業。自1994 年我國啟動北斗一號建設以來,北斗發展已走過二十余年的歷程,而緊跟系統建設步伐,逐步成長的我國北斗產業,自2012 年北斗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以來,也迎來飛速發展期。

千億市場,每年增速約20%,未來下游占比更大。按照行業通行統計方式,衛星導航產業鏈一般分為以下幾個環節:衛星制造、衛星發射、配套地面設備建設、衛星導航應用以及下游市場。衛星制造、衛星發射、配套地面設備建設等均屬于軍事性質的設施,北斗產業的未來發展民用市場將占據很大比重。在國內行業市場和特殊市場中,北斗兼容應用已經成為主流方案。2016 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在1.4 萬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約45 萬。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 年4 月,業內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已達到53 家,上市公司涉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占全國總產值的10.8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