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乳類飲料消費量下滑,龍頭明治在世界乳企排名中下降。日本乳類飲料的人均消費量自1997 年見頂之后便步入下行通道。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2016 年日本乳類飲料的人均消費量為51.5L/年/人,與1997 年58.3L/年/人的水平相比下滑9%。諸多乳類飲料品類當中,占比最大的牛乳的人均消費量更是從頂峰時期1994 年的34.7L/年/人下滑至2016 年的24.1L/年/人,下滑幅度為30%。
日本生鮮乳的流通方式:指定生鮮乳生產團體制度提升奶農議價權。指定生鮮乳生產團體是日本生鮮乳流通體系中的重要參與者,該組織成立于1966 年。日本政府在1966 年通過頒布《加工原料乳生產者補給金等暫定措施》建立了“一元收購、多元銷售”的生鮮乳購銷體系。根據該措施的規定,日本政府在都道府縣層次建立由指定生鮮乳生產團體統一收購生鮮乳并向不同企業銷售,截止2017 年12 月,日本國內存在包括北海道、東北、北陸和關東等在內的10 家指定生鮮乳生產團體。
生鮮乳價格的形成機制:通過談判達成,按照用途差異化定價。鮮奶價格由乳業公司和農業協會之間協議決定,將形成協議的過程稱為“奶價談判”。在這個談判中,綜合考慮了生鮮乳和奶制品的供求狀況、市場動向、經濟環境、乳業公司和奶農的經營狀況等因素。由于不同的乳業公司和不同農業協會都會存在差異,協商達成的結果(生鮮乳價格)也會有所不同。但從整體來看,整個行業的價格變化趨勢都是相似的。
生鮮乳價格持續高位:與國際奶價對比,跟漲多而跟跌少。作為乳制品公司重要生產原料的生鮮乳,價格一直保持了穩定上漲的趨勢。在國際奶價上漲的背景下,日本生鮮乳價格跟隨上調;但是當國際奶價下跌的周期,日本生鮮乳價格則保持獨立并不跟隨下調。
上游奶農的境況:盈利狀況良好,穩定性較強。在指定生鮮乳生產團體的制度下,日本的上游生鮮乳生產在過去20 年盈利狀況良好并且穩定性較強,奶農的生存境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