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逃殺類游戲專題-吃雞游戲蔓延至手游(41頁)

大逃殺的前世今生: 從文學到影視作品。大逃殺的核心內容是在封閉的環境內互相攻擊,最后的幸存者即為勝者。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94年日本作家高見光春寫的一部小說《大逃殺》(BattleRoyale),小說背景設定瘋狂一由簡單:全國范圍內隨機抽取一個中學3年級班級,被選中的班級會被限定在一個孤島上,強制每人佩戴一個電子項圈,不管是試圖破壞還是摘掉像圈,進入不斷過大的禁區都會引發項圈爆炸,每人配備三天份的生存物資和防身武器,并且強制進行互相殘殺,若24小時無人死亡,所有人的項圈都將爆炸。這部小說也因為題材內容過于驚悚,不符合道德標準并未被人看好,但其在封閉的環境內互相殘殺的題材也成為了大逃殺題材的核心。

大逃殺的前世今生: 最早的逃殺類游戲《Day Z》。2013年在Steam上架的《Day Z》是最早正式的將《大逃殺》作品中的經典的設定帶入到游戲中的作品。該款游戲由Bohemia Interactive公司研發,游戲模組和背景雖然采用了《武裝突襲2》的設定,但在游戲內容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創新。這款游戲確立了大逃殺類游戲的基本機制:開放世界+生存。游戲機制為一個開放的世界,玩家出生時一無所有,必須要不停的搜刮物資確保存活,同時還要監控身體的各項指標,并且游戲中最大的威脅并不是喪尸和野怪,而是其他玩家。由于其新穎的游戲模式,該款游戲在初期階段受到了玩家的追捧,截止11月27日,已取得376萬套銷量的成績,其游戲模式為后續的逃殺類游戲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游戲難度較高和細節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很快被后續的同類模仿產品所超越。

大逃殺的前世今生:第一款逃殺類爆款游戲《H1Z1》。2015年游戲研發商Daybreak(前索尼在線娛樂)推出的《H1Z1》可以說是《絕地求生》之前最成功的大逃殺類游戲。截止11月27日,該款游戲在Steam平臺上銷量累計達769萬套。

新生現象級端游《絕地求生:大逃殺》。《絕地求生:大逃殺》(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是游戲公司Bluehole與制作了《H1Z1》、《武裝突襲3》等“大逃殺”模式的知名制作人Playerunknown合作的一款沙盒策略射擊類游戲并于2017年3月23日在Steam平臺上發售。每局游戲將有100名玩家參與,他們將被投放在絕地島(Battlegrounds)的上空,游戲開始跳傘時所有玩家都赤手空拳,需要在島上收集各種資源,對抗其他玩家同時還要應對毒圈,轟炸等危險因素。存活到最后的一名玩家或隊伍將會獲得游戲的勝利,并會出現“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字樣的頁面,“吃雞”也成為這款游戲的代名詞。

《絕地求生》Steam平臺熱度榜穩居第一。《絕地求生》在全球最大的游戲平臺Steam熱門游戲排行位居首位,累計銷量高達2279萬套,從上線之初已經連續35周獲得最佳暢銷游戲。周活躍玩家數量為1670萬人,活躍用戶數量為首位。從實際游戲用戶活躍度(活躍用戶/銷量)來看,這款游戲實際游戲用戶活躍度高達76.66%,熱門游戲《Dota2》和《CS:GO》分別僅為8%和26.27%,其實際游戲用戶活躍度遠超其他熱門游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