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階段,我們判斷稀土行業處在結構性的供需偏緊狀態,供需缺口在2-3 萬噸,占國家生產計劃的20-25%。以前,行業是供過于求狀態,相差均值在4.5 萬噸左右。(參考各國進出口數據統計,國內稀土總供給在20-25 萬噸,下游對稀土總需求在18 萬噸量級,供需差均值4.5 萬噸左右。國內總分離產能30 萬噸左右,冶煉分離指標只有10.5 萬噸,行業之前狀態是:供過于求。
過去,“黑”稀土指的是私挖礦、私自冶煉、以“稀土富集物”的形式私自出售。其中私挖礦、私自冶煉是主要存在形式。目前,“黑”稀土主要指計劃外的廢料加工、稀土富集物。國家生產指標10.5萬噸(提煉出鐠釹2-3 萬噸),指標以外的“黑”稀土包括:釹鐵硼加工廢料(3-4萬噸,可提煉出鐠釹1 萬噸)、進口礦(緬甸2-3 萬噸)、稀土富集物。
從整頓“私礦”到“冶煉廠”,再到“整頓廢料回收廠”,整頓行動逐步深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1)中重稀土分布在深山中,私采管理成本太高,打擊效率低。(2)冶煉廠相對集中,實施原料追溯、問責機制效率會更高。(3)冶煉分離廠的審批權是國家,11 年之后已經停止審批。但是廢料回收廠審批權在當地政府,結果批多了,部分企業使用“私礦-稀土富集物”當作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