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LCD到OLED顯示產業鏈思考(64頁)

LCD:以大觀小,經濟周期是產業轉移風向標。產業轉移:一波三折,逐漸成熟。重溫LCD 面板的工業發展史,發現可謂是一波三折:第一、美國企業發明了所有關于液晶顯示的基本技術,但卻由引進技術的日本企業實現新技術產業化;第二、創造此工業領域的日本企業并沒有能夠在該工業發展起來后成為市場主導者,而是被后起之秀的韓國、臺灣地區企業所壓制;第三、中國大陸企業僅用十余年的時間便成功躋身世界前列,龍頭京東方更是一舉拿下全球顯示面板企業出貨量第一的桂冠。我們認為看似偶然的三次轉移背后,實則蘊藏著產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美國放棄先發優勢,日本開創產業先河。開發LCD 液晶顯示技術的先驅企業是曾經領導過世界消費電子工業的美國RCA 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該公司是彩色電視的發明者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電視工業的主導者。但是處于初級階段的LCD 技術只能在手表、計算器等小屏顯示領域量產,距離應用電視領域還有漫長的改進過程。“目標遠大”的RCA 最終選擇放棄LCD 領域的研發。并且同一時期涉足過液晶顯示的美國大企業——羅克韋爾、西屋電氣、AT&T、通用電氣等紛紛宣布放棄該項技術開發,致使LCD 技術最終也沒能在美國實現產業化。

日系企業逐漸式微,韓企臺企成功上位。90 年代中期,日本企業成為LCD 產業的絕對主導者,其全球市場份額高達95%以上。但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液晶市場陷入不景氣狀態,日本廠商雖幾乎完全壟斷液晶顯示市場,但是已然面臨嚴重虧損的窘境。而韓國的三星與LG 卻雇傭大量被裁退的日本工程師以實現技術積累,并果斷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LG 于1997 年11 月率先建成3.5 代線后,三星于1998 年第四季度切入3.5 代線的量產。1999 年,三星在全球顯示面板的市場份額達18.8%,位居第一,LG 則達16.2%,緊隨其后。直至2016 年,三星與LG 已占據顯示面板市場的半壁江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