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歷史沿革與業務概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前身為1956 年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經歷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發展階段,是根據國務院深化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經國務院批準,于1999 年7 月1 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作為傳統軍工集團之一,集團主要從事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和航天技術服務四大主業,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
集團業績增長穩健,是軍工行業的排頭兵。“十二五”以來,集團營業收入連年增長,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整體盈利能力處于上升趨勢,集團歸母凈利潤穩步上升。“十二五”期間,集團營業收入從1018 億元增長到1920 億元,年均增速為13.5%,利潤總額年均增速為11.2%,高于央企平均水平。2016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132 億元、利潤總額177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1.0%和14.1%。集團在國內央企經營業績考核中排名居首,在世界500 強排名中位列第336 名。2017年7 月12 日,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公布2016 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在全部上榜的51 家A 級企業中,集團排名第一位。集團已連續13 年獲得考核A 級,連續4 年在軍工行業中保持第一。集團自2015 年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 強之后,連續三年排名穩步上升。在2017 年最新公布的排行榜中,以320.9 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336 名。
宇航業務經濟規模翻兩番,跨入國際先進行列。“十二五”期間,宇航業務經濟規模翻兩番,集團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衛星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跨入國際先進行列。集團共完成83 次宇航發射,放飛各類飛行器135 顆;同時,集團具備了現役火箭年產25 發、出廠30 顆航天器的研制能力,長征火箭發射次數突破200 次;衛星應用及產業化發展成效顯著,在軌衛星數量達到163 顆,應用衛星從試驗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由通信廣播、氣象、資源、海洋、環境與災害監測衛星組成的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骨干框架初步建成。2016 年,集團完成22 次宇航發射任務,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順利首飛,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