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同質性決定成本領先戰略優先。我國現存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包括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核電也被歸類于新能源,目前風電、光伏和核電的發展規模較大。新能源發電位于電力系統發電、輸電、配電、售(送)電四個環節中的發電側,其產品同火電、水電等傳統電力具備極高的同質性,僅在電壓、頻率等方面有少許區別。對于絕大多數用戶而言,不同電力產品僅存在價格區分,這意味著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成本領先戰略是發電企業必然也是唯一可行的競爭戰略。
平價上網含義及標準設定。通常所說的電價是指電力銷售價格,其成本組成包括發電廠的發電成本、輸配電成本等。我國的銷售電價分為三類:工商業電價,一般在1 元/kWh 左右;大工業電價,一般在0.6~0.9 元/kWh 之間;居民和農業售電電價,由于享受國家的交叉補貼,價格較低。主要的幾種新能源技術,風電目前的標桿電價為0.40~0.57 元/kWh,集中式光伏為0.65~0.85 元/kWh,分布式光伏0.7~0.9 元/kWh 左右,核電約為0.43 元/kWh,低于大多數電力售價,初步具備用戶側平價上網的條件。
內化外部成本,新能源已初具競爭力。新能源從起步到如今已經歷了幾十年,如果僅考慮發電的商業成本,新能源發展還需要政策扶植。對不同能源項目的商業成本核算一般包含其建設成本及運營成本。就當前情況而言,如果僅考慮新能源發電的商業成本,在短時間內實現全面的并網側平價上網并不現實,在新能源發電技術商業成本優勢欠缺的情況下,國家適當對新能源電價采取補貼政策相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