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機遇,融資租賃迎來黃金發展期。融資租賃是傳統銀行信貸和股債融資的重要補充,因其既能“融資”又能“融物”的特性,成為了實體經濟與金融產業之間的有效鏈接。融資租賃于上世紀50年代起源于美國,國外租賃市場發展多年現已日趨成熟,融資租賃涉及的產業越來越廣泛,各類先進大型設備、高精尖儀器均與融資租賃息息相關。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決國家發展所需要資金、設備,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等問題,從日本引進了融資租賃,之后30年來融資租賃成長迅猛。據世界租賃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融資租賃年交易額在全球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居第二位,增速達到25.6%,但是市場滲透率在前十國家中處最低水平,僅為4%。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融資租賃業務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國家政策“鼎力相助”,融資租賃“如虎添翼”。從政策角度看,國家出臺了“十三五規劃”、 《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等多項政策。為響應國家號召,各地方也紛紛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十三五規劃” (下稱“規劃”)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融資租賃行業因其可以充分發揮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橋梁作用而備受重視。同時,“規劃”要求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機構體系,擴大民間資本進入。而融資租賃是銀行信貸的完美補充,融資租賃覆蓋的地區、行業逐年擴大,銀行資本、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都能在融資租賃行業得到合理應用。此外,“規劃”要求發展普惠金融,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和農村的服務,做到金融業精準“扶貧”。而融資租賃憑借其手續簡便、信用要求適當放寬、業務流程簡潔等特質,比較適合于中小微企業和農村的發展。“規劃”還要求深化金融改革、拓寬融資渠道,這就給租賃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出了要求。目前國內租賃公司主要通過銀行貸款和母公司進行融資,兩種方式均不能成為融資租賃公司穩定的資金籌集渠道。未來我國金融市場改革將有助于減緩融資租賃公司長期以來存在的資本約束。“十三五規劃”為未來五年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融資租賃助力“供給側改革”,迎歷史性機遇。從需求端看,“供給側改革”要求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增量改革要求發展高端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興主導產業,存量調整要求以重工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集群再創新、再升級。在踐行“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一方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初期存在資金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傳統行業領域淘汰落后產能,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這一系列改革都將產生相對應的資金和設備需求。融資租賃不僅僅能為企業解決資金需求,還能幫助企業引進新裝備、新技術。金融業脫虛入實,回歸本源是大勢所趨。一方面,隨著利率市場化持續深化,傳統利差收入不斷收窄;另一方面,實體和金融同進退,實體企業特別是新興行業需要通過股權融資來減少企業負債和降低資金成本。融資租賃行業能夠順應融資股權化,在傳統信貸與股權投資的基礎上開展的“投租聯動”業務模式,為企業投融資活動提供新思路與新空間,創造資金新供給,引導生產要素流向盈利能力強的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