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護航微信助推,行業發展勢不可擋。隨著電商快速發展,電子發票應運而生(紙發票綜合成本0.5-1元VS無紙化后邊際成本極低)。行業在“互聯網+稅務”政策春風下迎來黃金發展期,最新“十三五規劃”更明確提出要推行電子發票。經2015年電子發票可入賬、可報銷等政策突破后,在“稅控盤+第三方服務平臺”模式下,國家實現信息化控稅,同時企業級財務應用場景初步成形(出票/歸檔/報銷)。3月底擁有7億活躍用戶的微信推出電子發票解決方案打造C端生活應用場景,有望極大提升電子發票使用率和線下滲透率;5月“營改增”全面推進,行業爆發在即。
商業模式逐漸明朗,未來千億市場空間可期。目前電子發票主要針對增值稅普通發票。在營改增全面落實后,中性情形下我們估算2017年國內大陸增值稅電子普票開票量可達552億張,假設出票/歸檔/報銷收費0.2元/張,則基礎服務行業價值超百億元。除基礎服務外,電子發票平臺作為SAAS級平臺,未來大量B/C端對接平臺將帶來數據紅利,精準營銷、征信及消費信貸等衍生商業模式可期。參考中國臺灣經驗(附加價值為基礎價值6.7倍),未來大陸電子發票衍生商業市場價值可能為千億級別。此外,中長期如果增值稅專用票無紙化政策放開,則行業空間有望成倍增長。
行業格局:三杰引領行業發展,跑馬圈地搶占市場。當前電子發票服務市場(尤指增值稅國稅層面)三杰引領全國跑馬圈地:1. 航信:“51發票”發展迅速,攜手京東成立“大象慧云”;2. 百望:“E發票”在金融/通信行業優勢顯著;3. 東港:“瑞宏網”地推速度快,重點發力中小微企業市場。國內電子發票由國稅總局規管,自上而下統籌,自下而上落地。大基調是嚴格監管下,相對靈活地引入市場機制,注入活力。我們判斷未來行業將保持較高集中度。在國稅層面試點的先行者,有望快速搶占份額,享受卡位優勢;而處于地稅層面、業務擴展能力較弱的平臺將面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