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互聯技術的興起與發展重塑了許多傳統行業的運營模式,商業貿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跨境電商是傳統跨境貿易的互聯網化,是跨境貿易與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在運營流程上具有兩者的雙重特征。
跨境電商VS 傳統跨境貿易:跨境電商基于互聯網平臺,大幅降低了買賣雙方的信息溝通成本,在線上直接匹配交易主體,減少商品流通環節、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增加貿易發生機會。傳統跨境貿易往往通過大規模、集裝箱式的方式將商品從出口國運送至進口國,再通過進口國的批發商、零售商進一步分銷,發貨時間的間隔長,發貨批次少;而跨境電商則通過小規模、包裹式的方式將商品從出口國運送至進口國,并直接配送至零售商或是消費者手中,發貨時間的間隔短,發貨批次多。總體來說,跨境電商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具有諸多優勢:第一,縮短貿易中間渠道,減少渠道費用加成,提高企業毛利率水平;第二,隨著相關技術進步與產業配套(如信息、物流、通關、支付等)的完善,降低全球貿易門檻,參與企業數量增加;第三,直接獲取境外市場信息和反饋,提高對境外市場的靈敏度,有利于精準營銷和個性化定制等服務。
跨境電商VS 國內電商:跨境電商的交易主體分別位于兩個不同的主權國家或地區,使得參與跨境貿易的渠道商面臨著國家間法規政策、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以及運輸距離遠等問題,實踐的復雜程度高。國內電商立足于我國國內消費市場,通過國內規模化的物流配送體系與支付體系,電商巨頭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形成目前線上阿里系與京東系的雙寡頭格局。跨境電商面向國際市場,除了需要在各國之間建立起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等配套設施,還需要面對通關、關稅等國家間貿易壁壘。與國內電商相比,跨境電商的實踐難度一方面放緩了跨境電商的發展速度,另一方面也給當下各跨境電商企業留下了布局和成長的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