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汽車效率高,長期與燃油車并存:混合動力汽車由于不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技術相對成熟,尤其是不插電混動對基礎設施要求不高,長期內將作為燃油車的重要補充。2015年,全球混合動力汽車銷量超過180萬量,我國插電混動銷量超過8.3萬輛,同比增長1.8倍,預計將維持增速。
混動起步早,比較優勢明顯:混合動力已經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對比燃油車,其燃油經濟性可低至2L/100km;對比燃料電池車,加氫站設計、建造要求更加嚴格,對選址、運輸、儲存的安全性設計規范極為苛刻;對比純電動汽車,混動不改變用戶使用習慣,不存在里程焦慮的問題,優勢明顯。
我國混動技術提升空間大,國外技術借鑒有困難:我國混合動力技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大多車型仍技術水平較低,效率較高的功率配合車型數量很少。而日本豐田、日產,德國寶馬等品牌已經有多款成熟車型在售,且由于專利保護等原因,我國企業難以直接借鑒。
采購配套模式逐漸興起,全產業鏈模式仍是主流:目前,世界主流的混合動力汽車企業,采用全產業鏈經營的模式,從源頭到整車,從發動機、電機、變速箱的生產,到車體、座內飾等的布置、設計,都是在自己的產業鏈閉環內完成的。同時,大量采用外部采購零件的模式在國內外也有廣泛應用,國內總成廠商向整車廠配套的模式也逐漸興起,兩種模式各有優勢,配套模式更符合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
產業鏈龍頭將脫穎而出:電動系統盡管技術難度相比發動機有所下降,但是仍存在一定門檻,同時對企業的質量控制、產品一致性方面的要求甚至有所提升。因此,龍頭企業將繼續在混動方面維持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