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光伏產業鏈行業深度報告-新時代(63頁)

光伏行業發展歷史回顧。我國面臨三大戰略挑戰:(1)環境污染和大氣環境惡化;(2)一次能源面臨枯竭的遠景,人類必須尋求替代能源;(3)從能源供給安全的角度看,能源結構從以煤炭和石油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潔能源轉移的需求。在這三大戰略需求的促進下,國內開始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未來可再生能源中光伏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向,近年來在國內得到了大力的發展。

由于成本問題,前10 年發展主要靠補貼,政策影響大。光伏行業盡管從環境、能源等角度看是理想能源,但由于技術、資金等問題,在行業導入期競爭力遠不如傳統化石燃料,因此作為國家發展的指引者,政府必須為其未來的發展制定可行目標,以期經濟體實現可持續發展,政策扶持是必要的。

分布式電站發展將是大趨勢。光伏發電系統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集中式光伏發電系統,主要是在廣闊地面上安裝十幾兆瓦以上的大型地面電站;二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主要是在各種屋頂上安裝的兆瓦級以下的光伏發電系統。世界其他國家,主要以分布式發電為主,占光伏發電系統總量的80%以上。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分布式光伏仍有較大發展。我國分布式光伏發展雖快,但占光伏裝機總量比例小:國內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從2011 年的0.5GW 到2016 年10.32GW,其復合增長率高達270%,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下經歷了飛速發展;截至2016 年底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為77.42GW,分布式累計裝機占比13%,其中真正屬于居民戶用分布式的項目僅有0.33%,屬于工商業分布式的項目為6.56%。

歐美日為主要需求,補貼政策和反傾銷政策對中國企業影響大。我國光伏產業從20 世紀中期起步以來,經歷了緩慢、快速、瓶頸三個發展階段。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如產業政策脫離現實、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產能過剩等,最終導致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價格急劇下降,由此引發了2012 年以來歐美等國對我國光伏產業的多次?雙反?調查。高關稅的征收使我國光伏產品失去了出口價格的國際競爭力,出口量急劇下降,光伏企業也出現了大面積的倒閉,由此給我國光伏產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影響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