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解析(21頁)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平穩增長。據中汽協數據統計,2016年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比2015年同期分別增長51.7%和53%。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7萬輛和40.9萬輛,比2015年同期分別增長63.9%和65.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9萬輛和9.8萬輛,比2015年同期分別增長15.7%和17.1%。

乘用車市場發展迅速,SUV車型成“新寵兒”。受購置稅優惠政策影響,乘用車產銷再創歷史新高,總體呈現平穩增長勢態。2016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442.1輛和2437.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5%和14.9%,增速高于汽車總體1.0和1.3個百分點,其快速增長對于汽車產銷增長貢獻度分別達到92.3%和94.1%。

國家政策。截止2016年底,國家已出臺各類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39項,其中工信部發布的政策最多,單獨出臺17項,聯合出臺10項。2016年的國家政策更加嚴謹、詳實、全面。一方面,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產品性能等要求更加全面化和嚴格化。另一方面,國家出臺更嚴格的監管流程,在提高補貼標準的同時,綜合考慮生產成本、規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逐步減少。

地方補貼政策。除了國家政策對行業的規范與對產業的促進作用外,各地方也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2016年,共有56個省市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相關補貼政策。在56個省市的補貼政策里,北京、西安等11個省市按國家與地方1:1比例補貼。吉林、石家莊按國家與地方1:0.5補貼。沈陽按國家與地方1:0.7補貼。泉州按國家與地方1:0.8補貼。漳州、鄭州、海口、甘肅按國家與地方1:0.6補貼。平涼按國家與地方1:0.25補貼。其他省市都按照各自的標準制定的補貼政策。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車屬于新興行業,產業鏈長,涉及多個行業的發展。與傳統汽車行業不同。“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取代“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成為汽車行業關鍵零部件。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成本占到整車的4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