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星星之火,正待燎原:2014 年11 月豐田發布燃料電動車Mirai,2015年1 月,豐田宣布在全球范圍內開放5680 項技術專利,其中包括Mirai 的1970項關鍵技術專利。豐田一些列動作表明其在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上已趨成熟,正進入技術優化和商業生態構建階段。在我國,以國鴻氫能與Ballad 合作為代表的“市場換技術”模式已經落地,并計劃在兩年內投放3000 套燃料電池系統,同時福田汽車公告斬獲北京有車租賃100 輛歐輝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訂單等消息亦顯示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已悄然開啟。
具備高能量密度特性,氫燃料電池市場潛力巨大:氫燃料電池通過氫氣和氧氣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能(核心部件為雙極板、電解質、擴散層、催化劑),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并兼具零排放特點,無疑是我們所追求的最具潛力能源利用方式。在燃料電池汽車、鋰電池增程汽車、無人機、IDC 等領域潛力巨大,根據富士經濟預測未來十年燃料電池市場空間將達到3400 億元以上。
工業廢氫利用可顯著降低氫使用成本,美國已規劃電堆成本下降目標:美國計劃在2020 年實現非重整法(電解法、生物法等)加氫平準用氫價格降至10 美元/kWh。電堆成本方面,在50 萬套80kW 電池系統產量規模下,實現由2015 年的53 美元/kW(合3.01 萬/套),下降至2020 年40 美元/kW(合2.34萬/套),并期望最終達到30 美元/kW(合1.75 萬/套)。此外,當前我國每年大約有10 億立方米的廢氫被排放,能產生電能約130 億度電,若將其在燃料電池側加以利用,經濟價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