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吸引人民眼球的新聞是體育、緋聞和罪惡。”這是上世紀新聞界巨頭約瑟夫-普利策的名言。時至今日,體育內容依舊是媒體傳播中的重點板塊,圍繞體育賽事轉播版權的競爭亦日趨激烈。由于頂級體育賽事版權的稀缺性以及網絡媒體對于體育轉播流量的爭奪,使得國內體育賽事版權意識增強、版權費用水漲船高,體育大版權時代到來。本文中,我們將分析國內外體育版權市場的現狀以及未來趨勢。
這是最好的時代,政策與互聯網推動體育轉播版權市場鳳凰涅槃。國務院46 號文將發展體育產業上升為國政并放開賽事轉播權的購買與轉讓。這讓體育成為了真正的“風口”,并促進轉播版權成為最有潛力變現的板塊。隨著網絡轉播媒體的影響力及購買力上升,深耕英超賽事版權6 年的新英體育新賽季終獲回報,新賽季通過賽事網絡轉播權分銷獲近3.3 億人民幣的收入。而國內賽事版權方面,由于一直受到買方壟斷壓價,價值長期低估。作為亞洲第一足球聯賽的中超,收視率達0.65%是德甲聯賽的4 倍,但轉播權價格卻僅為德甲的1%,仍很大的潛力待挖。隨著賽事轉播權交易的放開,媒體版權市場將重新洗牌。在百舸爭流的局面下,深耕版權、深挖內容并擁有雄厚資本的公司有望成為新的領導者。
這是最壞的時代,版權成本飛升的同時,媒體的變現渠道仍在探索、用戶付費模式尚未成熟。國內大多數人群并沒有形成付費收看的習慣。轉播媒體一方面不得不承受著逐漸推高的體育賽事版權價格,另一方面還需要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等待付費用戶市場成熟中咬牙堅持。加之巨頭紛紛加入競爭,體育版權市場進入了一個高門檻、高投入的軍備競賽階段。騰訊將新賽季NBA 轉播權費推升至每年1 億美金、PPTV 以每年5000 萬歐元簽下西甲獨家版權,較原先價格均有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增幅。同時,由于投融資不暢、收入模式依賴于廣告,傳統電視媒體在與網絡媒體的版權價格競爭中居于下風,受到很大的挑戰。中國體育電視臺總數從1995 年的100 多家降為2012 年的24 家,未來仍需一段陣痛與轉型期。
更美好的時代將來臨,體育轉播版權收入的上升將盤活國內體育產業。賽事IP 資源經過長期開發與沉淀之后才能綻放光芒,因此現階段國內體育版權市場需要大力引進、大膽創新與潛心培育。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政策的放寬,版權價格將從行政定價轉向市場定價,以中超聯賽為代表國內體育聯賽在十余年的積累后將迎來版權價值的爆發。未來5 年內,中超每年版權費底價接近3 億元,底價費用接近2015 賽季版權總費用的6 倍。由于轉播版權的收入能促進體育聯賽質量提升、吸引觀眾以及媒體轉播,同時反過來促進聯賽轉播版權、贊助權收入的上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國內體育賽事與整個體育產業終得源源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