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光伏新型電池技術快速發展,從擴產角度看,年內 TOPCon(年初預期 40-60GW)、HJT(年初預期 20-30GW)、HPBC/IBC 擴產均超出市場預期;從電池效率角度看,研發布局較為領先的企業在新技術增效方面已經開始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 TOPCon 技術中開始導入激光摻雜進一步提效,HJT 技術中導入單/雙面微晶、靶材優化、后續電鍍等提效,較PERC 電池量產效率的領先幅度進一步擴大。PID 效應(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全稱為電勢誘導衰減,是太陽能電池長期受到一定外電壓時發生功率衰減的現象,主要由于電池片和組件其他部分(如玻璃或鋁邊框)之間產生高電勢差導致負離子和正離子遷移,遷移后負離子通過接地的鋁邊框流出,而正離子(鈉離子 Na+)則遷移富集到電池片表面減反層,導致鈍化效果惡化,引發衰減。
目前業界針對緩解 PERC 正面 PID-s 衰減的措施已較為成熟(如適當提高SiNx 層的折射率、增加 SiO2 層),且鋁柵線的背鈍化工藝使 PERC 雙面太陽電池的背面對 PID 更為敏感,因此,目前針對 PERC 雙面光伏組件PID 的研究熱點大部分聚焦在其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