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基礎化工-鹽湖提鋰主流工藝與標的梳理(53頁)

隨著新能源汽車、電子器件和儲能技術的迅速發展,鋰在新型能源材料領域的應用受到高度關注,被譽為“21 世紀的能源金屬”、“白色石油”。全球鋰資源主要存在于鹽湖鹵水和礦石中;目前已探明的鋰資源中,鹽湖鹵水占 58%,鋰精礦占 26%。根據 USGS,截至 2021 年,全球已探明的鋰資源儲量約為 8900 萬噸,主要集中在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

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拉動上游動力電池及金屬鋰需求。需求端來看,金屬鋰在新能源產業、傳統工業、3C 電子數碼消費品和儲能電池領域廣泛應用,其中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電池增速較為可觀。2021 全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352.1 萬輛,根據主流汽車品牌的銷量與在建產線預測,202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 1168 萬輛,2021-2025 年 CAGR 為 35%。在全球市場,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650 萬輛,根據EVTank 等機構預測,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可達 1800 萬輛,2021-2025 年 CAGR為 29%。參考一輛純電動車帶電量約 60KWh,現階段電池度電耗鋰量 0.8kg/KWh,則2021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碳酸鋰需求量為 16.9 萬噸,全球需求量為 31.2 萬噸;202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碳酸鋰需求量將達到 56.1 萬噸,全球需求量 86.4 萬噸。

青海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是國內最早實施鹽湖提鋰項目開發的地區。青海省鹽湖鋰資源儲量占比約占全國的 50%,主要集中于察爾汗鹽湖、 東臺吉乃爾鹽湖、 西臺吉乃爾鹽湖、 一里坪鹽湖和大柴旦鹽湖。與國外鹽湖相比,青海鹽湖鹵水具有鋰含量低、鎂鋰比高等特點(鎂鋰比普遍高于 60,鋰含量 0.02-0.085%),且鹵水中伴生硼、鉀、鎂、鈉等眾多元素,成分更為復雜,鹵水鋰的分離難度更大。因此盡管資源豐富且具有較好的晾曬條件,但難以直接運用傳統太陽池法,需要更先進的技術解決鋰離子濃縮、雜質分離等問題。2018 年,中國首個萬噸級吸附+膜法項目,藍科鋰業察爾汗鹽湖 1 萬噸高純優質碳酸鋰項目達標達產,標志著中國鹽湖提鋰技術規模化生產正式打通,青海地區由此開啟鹽湖提鋰的發展步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