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數據要素:數字經濟的核心主線(53頁)

數據特性:從資源到要素,逐步成為核心。數據從原始數據到成為生產要素需要經歷數據資源化、數據資產化、數據要素化三大過程,首先是通過整理從無序變為有序,成為具備潛在利用價值的資源,其次是通過確權等環節成為能夠流通的資產,最后是運用于生產,直接產生價值,成為生產要素。這一過程與 DIKW 模型描述的數據與智慧之間的關系相對應,在 DKIW 模型中,數據僅是基于對客觀事實的記錄,數據被組織后形成可被理解的信息,人類通過理解信息獲得知識,基于知識推演出因果并進行判斷,形成智慧。從數據產生價值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將數據運用于生產是數據從信息變為知識和智慧的重要過程,通過這一過程產生的價值是數據產業價值的核心來源,確權、定價、數據產品化則是價值變現的重要途徑。我們認為當前推動數據從資源變為要素的核心條件正逐步完善。

信息化建設:步入大數據應用階段,為數據要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信息化建設是數據產生的來源、數據資源積累、應用的基礎。從當前各個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歷程看,我們認為我國各個行業信息化建設逐步深入,重點行業經歷了 21 世紀初的電子化、初步信息化,到2015 年以來的大數據等技術逐步應用,信息化程度不斷深入。從數據資源的豐富度看,我國產生的數據量從 2012 年的 0.4ZB 增長至 2021 年的 6.6ZB,數據量快速累積,數據要素利用的基礎已經基本具備。

政策關注:從“互聯網+”、“數字經濟”到“數據要素”。政策從互聯網+逐步向數據要素推進。“互聯網+”政策在推動構建互聯網自主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的同時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通過“互聯網+”的建設,網絡、應用、產業、安全基礎逐步夯實,為數據資源的積累和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礎,互聯網+與數字經濟、數據要素政策一脈相承。從政策側重點看,“互聯網+”相關政策側重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入融合,數字經濟政策在早期以信息化建設和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為主。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建設的逐步深入,政策對統籌打造全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等主題的關注度逐步提升。我們認為當前隨著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政策進一步關注核心要素數據的價值,聚焦數據的產業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