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氫是指氫氣制備的工藝過程。氫能屬于二次能源,需要消耗其他一次或二次能源并通過工藝技術獲得。在氫能利用方面,制備是第一個關鍵性的技術環節。氫能源按生產來源劃分,可以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類,目前我國氫氣主要來自灰氫;主流的氫氣制備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氫、工業副產氫、電解水制氫等。
1985年以來,中國制氫行業的發展經歷了包括萌芽期、初步發展期、快速發展期以及持續發展在內的幾個階段。2002年以前,我國制氫技術薄弱,國家對行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缺乏,制氫行業發展緩慢;2003-2015年,國家出臺制氫技術支持政策,國家能源集團等大型企業開始涉足制氫產業,行業得到初步發展;2016-2020年,隨著雙碳政策的需求,以寶豐能源、陽光電源等為代表的企業在可再生能源光伏制氫領域開始深入研究、推進技術演變和革新;2021年以來,國家愈加重視氫能源的發展,支持、規范氫能源的利好政策頻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國家電投、國家電網等大型央企加大對制氫產業的布局,進一步推動制氫行業的發展。
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廣泛應用于工業、交通等領域,國家明確氫能為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在氫能利用途徑中,制氫是前提,眾多企業逐漸進入氫能產業布局制氫,加大對制氫產業的建設與投入,制氫行業市場規模迅速提升,2021年我國制氫產值規模達到4346億元,隨著國家對制氫產業的不斷支持及投入,預計到2026年我國制氫產值規模將達到78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