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雷達-相控陣雷達迭代國產化器件起航(35頁)

從 20 世紀 30 年代雷達誕生開始,雷達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世紀 60 年代開始相控陣雷達出現,逐漸替代傳統機械掃描雷達,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相控陣雷達大量投入使用,并開始由無源相控陣雷達轉向有源相控陣雷達。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數字陣列技術開始被研究使用于相控陣雷達中,直至今日,數字陣列相控陣雷達仍在進一步的研究發展。總體來看,對于雷達的需求,逐漸向功能數字化、目標多樣化、環境復雜化的方向轉變。

與傳統機械掃描雷達相比,相控陣雷達更具優勢。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各國大規模發展相控陣技術。傳統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向空中發射電磁波束,用機械方式轉動雷達天線,使波束掃過一定區域,接收目標信號反射的回波后,對目標進行定位和測距。相控陣雷達在天線設置上與傳統雷達存在差異,相控陣雷達通過在平面天線上排列多個輻射組件,電子計算機控制輻射單元電流來改變波束方向進行掃描,從而實現更遠距離、更多目標、更高精度的掃描探測。

當下正處于模擬相控陣雷達像數字相控陣雷達升級階段。相控陣雷達的技術迭代可分為無源相控陣、有源相控陣、數字陣列相控陣三個階段,數字陣列推動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的進步,進而促進了數字陣列雷達的提出和發展。總體來看,相控陣雷達朝效率更高,體積更小,可靠性更高,靈活性更強的趨勢不斷更新迭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