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軍用飛機產業鏈全梳理(33頁)

資金技術密集、進出壁壘高。上游飛機設計研發是航空產業鏈的核心部分,投入大、產品研發周期長,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民營公司很難進入,競爭程度較低,研發機構主要集中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下屬研究所。

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經過60 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建立完整的航空工業研制生產體系,研發出了以4 個“20”為代表的世界級先進軍用飛機。殲-20、殲31 的列裝,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同時研制兩款四代機型號的國家。運20 的列裝,使我國成為第4 個自主研制大型運輸機的國家。正在研發的直20,將一舉解決我國10 噸級通用直升機缺乏困境。可能研發轟20,使我國戰略轟炸能力大幅提升。

軍機設計研發機構高度集中、各有所長。軍機類型眾多,中航集團針對不同機型,劃分了若干總體研究所和關鍵技術研究所,對軍用飛機進行重點研發。其中601 所、611 所、650所和602 所等主要研發飛機整機,如殲10、殲20 等戰斗機及教練機、直升機等。

中游的飛機制造又可以分為航空材料制造、航空部件制造和總裝集成制造三個子產業鏈。其中,子產業鏈中的上游航空材料供應商分別為機體、發動機和機載系統提供材料,主要材料包括鈦合金、高溫合金等。航空航天材料領域呈現高行業壁壘的特點,在技術能力、渠道資源、人才與團隊、資質與認證等方面對企業要求較高,從而有效阻礙了新進入者,對業內既有企業形成保護,使業內普遍享有較高毛利。

整機廠分工明確,協調發展。在整機生產行業,中國飛機制造廠分布呈現集團化、規模化、主體化、分類化的特點。各大整機廠生產飛機均按照“所里設計、廠里生產”的步驟進行專業化批量生產。中國整機廠大都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管理,旗下包括成飛、沈飛、西飛三大主流整機廠,還有哈飛、昌飛、洪都、貴飛和通飛等新一代主機廠,與三大主流整機廠相互補充,共同促進我國軍機整機的制造。各總機廠根據軍機種類不同劃分任務,沈飛和成飛主要生產戰斗機,由于我國戰斗機占軍機數量的50%以上,因而沈飛和成飛在整機廠中占據主體地位;西飛則主要生產運輸機和轟炸機,哈飛和昌飛主要生產直升機,洪都和貴飛主要生產教練機,通飛主要生產通用飛機。整體來看,實現了整機這一細分領域的分類化生產和協調式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