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當前船舶行業的四個核心問題。船舶行業是典型的全球性周期性行業,疊加軍民船舶邏輯差異、各國船舶制造發展階段不同,行業研究相對復雜。我們嘗試回答當前船舶制造行業的四個核心問題,涉及船舶行業拐點判斷、我國造船業的弱勢環節、整合手段、南北船整合及進展討論。
船舶行業:民船邁入觸底階段,軍船迎來深藍需求。全球船舶市場供過于求,整體處于探底階段。2008 年金融危機重創世界貿易以來,全球船運市場進入了長達 10 年以上的低迷周期,造成了船舶市場的供過于求,目前處于周期較底部。船舶制造是典型長周期與強周期行業,與下游航運需求密不可分。一般認為,代表全球航運景氣度的波羅地海干散貨指數(BDI)2000 點是航運公司的盈虧線。由于金融危機重創世界貿易,大量運力過剩,BDI 自 2008 年 7 月起斷崖式下跌,2011 年以后絕大部分時間均處于2000 點位以下,2016 年跌破 300 點達到歷史最低。目前,全球航運運力仍然過剩,船隊大規模更新的條件尚不具備,以上一輪(2003-2008)大規模訂造新船、23-31 年船舶使用壽命(2019 年 BRS 報告給出的最新拆解年限)來看,在 2026 年之前整體造船市場處于較為穩定的底部震蕩概率相對較大。船舶制造是典型長周期與強周期行業,與下游航運需求密不可分。一般認為,代表全球航運景氣度的波羅地海干散貨指數(BDI)2000 點是航運公司的盈虧線。由于金融危機重創世界貿易,大量運力過剩,BDI 自 2008 年 7 月起斷崖式下跌,2011 年以后絕大部分時間均處于2000 點位以下,2016 年跌破 300 點達到歷史最低。目前,全球航運運力仍然過剩,船隊大規模更新的條件尚不具備,以上一輪(2003-2008)大規模訂造新船、23-31 年船舶使用壽命(2019 年 BRS 報告給出的最新拆解年限)來看,在 2026 年之前整體造船市場處于較為穩定的底部震蕩概率相對較大。
我國海軍正處于戰略變革期,加速由淺藍走向深藍,航母編隊與核潛艇將成為重點裝備。我國海軍目前處于從近海防御戰略向近海防御與遠海防衛結合戰略的變革期。根據 2015 年的《中國的軍事戰略》,海軍實現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構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戰力量體系,提高戰略威懾與反擊、海上機動作戰、海上聯合作戰、綜合防御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由此可見,未來我國海軍將發展“航母編隊、核潛艇”為重點的大型兵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