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 ASP 提升 3 倍,達到 6275 元左右。經過測算,從表 1 中可以看出,傳統燃油車單車價值量在 2155 元左右,而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整體單車價值量為6275 元左右,若采用熱泵空調,整體單車價值量可以提升到 7025 元左右。整個熱管理系統中,除了單個電動空調壓縮機價值量較大,其他各個零部件價值量較為分散,通常價值量在百元左右。另外可以看出,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價值量提升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機械式壓縮機升級為電動壓縮機,并新增了電池 Chiller,熱力膨脹閥升級為電子膨脹閥,新增 PTC 加熱器,以及新增的電池和電機電控液冷回路等。另外,熱泵系統相比于非熱泵系統,價值量提升主要體現在電動壓縮機成本的增加、PTC 零件減少、以及新增熱泵冷凝器、電子膨脹閥等零部件。
R134a 為目前汽車熱管理系統中使用的主要冷媒。汽車空調中第一種大規模使用的制冷劑是 R12,全稱為二氯二氟甲烷,無色無臭,無毒,不可燃,循環性能也十分優秀,幾乎是一種完美的制冷劑。但由于其對大氣臭氧層的較大破壞作用而被逐漸停用。杜邦公司逐步開發了 R134a 作為 R12 的替代品,全稱為四氟乙烷,其對臭氧層沒有破壞作用(臭氧消耗潛值 ODP 為 0),安全性能良好,穩定性好,制冷量和效率與 R12 非常相近,因此被視為 R12 的理想替代物。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 1995 年底基本完成了 R12 的替代工作,而我國在 2002 年 1 月以后生產的汽車空調系統也使用 R134a 替代 R12。但其最大的缺點是其全球變暖潛值 GWP 高達 1430,而被逐漸列為限制生產使用的制冷劑。因此,R134a 也同樣被認為只是一種過渡型制冷劑。而特斯拉采用 R1234yf(四氟丙烯)的 GWP僅為 4,ODP 為 0,環境性能優越,與 R134a 有著相似的熱物理性質,可以直接充灌進現有的 R134a 汽車空調管路,但其最大的缺點是具有一定的可燃性。
CO2 冷媒將成為汽車熱管理系統的終極目標。R744(CO2)作為一種天然介質,ODP為 0,GWP 為 1,環境性能優異,對環境沒有危害,無毒且不可燃,價格相對比較便宜,且在低溫時具有更加優異的制熱效果。眾多優點,使 CO2 很早便作為一種制冷劑,在船舶制冷行業中得到大規模應用。但由于 R744 較低的臨界溫度和較高的臨界壓力,需要整個制冷系統可以承受更高的工作壓力,是 R134a 制冷系統工作壓力的 10 倍。在此基礎上,需要匹配新的空調壓縮機、電子膨脹閥、制冷管路等。目前,在歐洲 CO2 熱管理系統發展速度較快,在國內處于初步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