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醫療資源快速豐富。2003 年 SARS 疫情之后,政府加大了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顯著加強。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前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的數據,我國已經建立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逐年增加的醫療衛生投入下,我國醫療衛生資源迅速豐富,2020 年末同比 2003 年末,公共醫療衛生機構增加 21.67 萬個,病床數增加 595.65 萬張。
但是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發展不協調等依然突出。當前仍然面臨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城鄉、區域之間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仍有較大進步空間。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相比,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有待提高;二是資源分布結構不合理,影響醫療衛生服務提供的公平與效率。
中國醫療行業發展相比發達經濟體仍存在差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醫療體系排名,中國在 191 個成員國中僅排名 144 位。2021 年我國醫療衛生開支占 GDP 的比例為6.5%,OECD 國家平均值為 8.8%,而美國高達 18%。龐大的人口基數、不斷提高的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升的消費水平、日漸增強的主動健康管理意識,都是中國醫療行業發展的長期確定要素。在人口老齡化加速、醫療保健支出增長、醫藥研發水平提升和醫療政策變革助力的四大驅動下,中國醫療行業的長期發展空間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