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餐廚垃圾的界定,根據 2019 年 12 月住建部發布的《生活垃圾分類標志》規定,廚余垃圾包括家庭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廚余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其中,家庭廚余垃圾主要來自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果蔬及食物邊料、剩余飯菜及瓜果皮等易腐垃圾,家庭廚余垃圾以生料為主,鹽分、油脂含量較低,具有產生量大且分散的特點,收集運輸難度相對較高。餐廚垃圾主要包括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場所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以熟料為主,具有油脂和鹽分含量高、易腐變的特點,同時產生量大且數量相對集中,收集運輸相對容易。在此,我們重點針對餐廚垃圾進行分析。
餐廚垃圾兼具污染屬性和資源屬性。一方面,由于餐廚垃圾具有含水率高、高油高鹽等特點,容易發酵腐敗并滋生細菌和蠅蟲,進而造成水體污染,引發食品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具有較高的資源屬性,可通過厭氧消化制備沼氣、氫氣等,泔水油可用于生物柴油生產。
我國餐廚垃圾組分較為復雜,從物理成分來看,主要包括水、肉類、骨類、米飯、殼類及動植物油脂等,此外還會含有一定的金屬、紙類、織物等。同時,由于各地區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不同,餐廚垃圾組分和產生量區域化差異明顯。總體上,一般情況下含水率約占 80%以上,有機物含量占 10%左右,油脂含量在 1%~3%之間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