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計算機-虛擬電廠風起,藍海市場開啟(26頁)

虛擬電廠是一種通過信息技術聚合分布式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電源管理系統。1997 年 Shimon Awerbuch 博士在其著作《虛擬公共設施:新興產業的描述、技術及競爭力》中首次提出“虛擬電廠”(VirtualPowerPlant,VPP)這一術語,并將其定義為:獨立且以市場為驅動的實體之間的一種靈活合作,這些實體不必擁有相應的資產而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高效電能服務。

電力供需趨緊背景下,虛擬電廠經濟效益突出,前景可觀。根據 36 氪數據,在需求側,我國東西部電力供需關系趨緊,電力峰谷差矛盾日益突出,各地年最高負荷 95%以上峰值負荷累計不足 50 小時,亟需可靠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在供給側,技術日漸成熟促使虛擬電廠成本不斷下降。根據 36 氪引自國家電網數據,通過火電廠實現電力系統削峰填谷,滿足 5%的峰值負荷需要投資 4000 億;而通過虛擬電廠,在建設、運營、激勵等環節投資僅需 500-600 億元。我們認為虛擬電廠顯示出較強的經濟性,有望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方向。

歐洲虛擬電廠發展起步較早,項目數量和案例相對較多。其中,以德國、英國、法國的虛擬電廠建設最為典型。根據《虛擬電廠技術和商業模式研究》統計,截至2020 年底,英國虛擬電廠項目數量已超過 32 個,總容量達到 616 萬千瓦。虛擬電廠已成為英國電網靈活調節能力的重要來源。法國虛擬電廠項目主要由法國電力公司開發實施,項目數量累計超 17 個,總容量超 150 萬千瓦。德國虛擬電廠項目已基本實現商業化,項目參與方主要為獨立運營商、售電公司,其中規模最大的運營商NextKraftwerke 近年來聚合電容量快速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