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政策不斷加碼,處方藥外流確定性強。國家衛健委、醫保局接連出臺政策,扎實推進“雙通道”管理(“雙通道”是指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渠道,滿足國談藥品供應保障、臨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納入醫保支付的機制),建立處方流轉中心,并從國家層面將定點零售藥房納入醫保藥品供應保障范圍,未來醫藥分家、處方藥外流確定性強。
藥房市場規模增速高于全終端,處方外流進行中仍需較長過程。從目前終端市場規模變化來看,2017 年-2020 年零售藥店規模增幅均高于全終端增幅,藥店在三大終端中的份額由 2017 年的 23.1 提升至 2021 年的 26.3%,提高了 3.1 個百分點,這一過程中處方外流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盡管藥店的終端銷售角色進一步強化,但目前零售藥店占比仍處于較低水平,處方藥外流速度不夠顯著,未來還有較長發展過程。(本報告中三大終端指:第一終端,公立醫院市場,包括城市公立醫院和縣醫院;第二終端,藥店市場,包括實體藥店和線上藥店;第三終端,公立基層醫療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
日本處方藥外流史具備參考價值,我國處方藥院外市場有望逐步推進。中日醫改趨勢相近,日本處方藥外流史具備參考價值:日本歷經 30 年時間,將醫藥分業率從 11.3%提升至 74.9%:第一階段(1997 年以前),處方藥開始外流,年外流率約為 1%-1.5%;第二階段(1997 年-2004 年),政策及環境友好,處方藥外流速度加快,年外流率約為 3%-5%;第三階段(2004 年以來),處方藥外流逐步達成,年外流速度減緩。與此對比,2018 年我國目前處方藥院內市場占比為 72%,處方藥外流仍有較大空間,將在未來 3-10 年逐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