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力-電力緊平衡背景下價值彰顯(36頁)

電力平衡更多反映電力供需的邊際變化,是電量平衡的充分非必要條件。從時間顆粒度考慮,電力平衡是任一時刻的電量平衡,電力平衡是電量平衡的充分非必要條件。因此,電力平衡更多反映電力供需的邊際變化。在需求側用電負荷波動放大、供給側可控裝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電力平衡的難度進一步增加。

用電結構轉變,電力需求側負荷峰谷差加大(電力需求波動放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及用電結構轉換,我國用電負荷波動較大的第三產業與居民生活用電占比持續提升。2021 年我國第三產業與居民生活用電量之和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 31.2%,較 2005 年提升 9.7 ppts。2020 年我國用電設備容量與發電裝機容量比值已升至 4.08,用電設備裝機增速明顯高于發電裝機容量增速,用電高峰期的潛在最大用電負荷壓力不斷提升。

電力平衡的供給端取決于可控裝機容量(而非全部裝機容量),而可控裝機容量增速放緩。可控電源主要系可根據需求變化主動提供穩定出力的機組,我們從原材料庫存視角將火電、核電和部分水電(擁有大型水庫調節的水電)定義為可控電源。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電力供應主要被動依靠風光資源,即使考慮現有儲能情況下也難以保障長時間穩定出力,受阻系數接近 100%。考慮各類型電源的受阻情況(可控裝機亦存在受阻情況)后,實際可控電源供應能力=Σ 各電源裝機*(1-受阻系數)。從供電安全角度考慮,在用電負荷高峰期,若實際可控電源供應能力無法覆蓋最大用電負荷和備用容量(應對各類電源裝機的檢修、故障停機等因素),電力供應缺口難以避免。“十三五”以來我國可控電源(火電、核電、部分水電)裝機增長放緩,對電力平衡貢獻減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