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全年中國共銷售智能網聯乘用汽車 27 萬輛,占全年乘用車銷量占比 12.74%,智能化滲透率水平較低。2022 年以來,智能汽車銷量較上年出現顯著增長,1-6 月份共銷售智能網聯乘用車 187.25 萬輛,同比增幅達 88%,6月單月滲透率達到 23.5%,上半年累計智能化滲透率達到已超過 20%,較前一年度實現了巨大的跨越。
2022 年 7 月,深圳人大網發布《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作為國內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將于 2022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該法規進行了明確的責任認定劃分,明確“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在無駕駛人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當事人應當立即報警,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應當保存事故過程信息;有駕駛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于該智能網聯汽車一方責任的,由駕駛人承擔賠償責任;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在無駕駛人期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于該智能網聯汽車一方責任的,由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事故,因智能網聯汽車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車輛駕駛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照本條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賠償后,可以依法向生產者、銷售者請求賠償;智能網聯汽車車載設備、路側設備、監管平臺等記錄的車輛運行狀態和周邊環境的客觀信息,可以作為認定智能網聯汽車交通事故責任的重要依據。”
一個完整的無人駕駛系統架構由算法端、Client 端和云端構成,其中算法端包括傳感、感知和決策等關鍵步驟:1.傳感(Sensing):從傳感器原始數據中提取有意義的信息,目前普遍使用的傳感器包括 GPS/IMU、LIDAR、攝像頭等;2.感知(Perception):從傳感器獲得傳感信息之后,數據傳輸至感知子系統以幫助車輛判斷自身所處的環境,完成定位以及物體識別和追蹤的功能;3.決策(Decision):行為預測、路徑規劃與避障機制共同完成車輛的動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