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份全球公共衛生事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猴痘的爆發。猴痘爆發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為猴痘過去的 R0 經驗值小于 1,這意味著該疾病本不容易傳播。盡管有人猜想是因為猴痘病毒變異才導致 R0 提升,但也不排除人類社會生活模式使得更多疾病容易傳播的可能。傳染病R0 值不僅取決于病原體自身的性質,還受人類接觸頻率和人口密度等參數的影響。人類社會近幾十年高歌猛進的“全球化”和“超大城市化”趨勢,催生了史無前例的人類接觸頻率和人口密度。越來越頻繁的人類接觸和越來越密集的人口聚集都會導致傳染病 R0 的上升,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疾病更容易在人類中傳播。
量變引起質變,過于頻繁交流和聚集的社會模式或使得人類社會進入疫情多發臨界點。人類習慣以線性思維預測未來,因此人類很難準確預測到量變引起質變的臨界點,直到事后總結才能發現某一時刻原來就是分水嶺。量變引起質變常見于環境污染事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霧霾,長時期的污染物不斷積累直到超過大自然承受閾值,最終量變引起質變造成霧霾大爆發。然而在 2012 年之前,并沒有人能預測哪一年才是北京空氣質量分水嶺,直到 2012 年后,人類才發現北京氣候已經進入霧霾多發新常態。人類必須謹慎審視人類接觸頻率和人口密度等社會參數是否已經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臨界點,從而使得人類社會整體進入疫情多發時代。
關于人口密度和疫情傳播的關系,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就有相關研究。名古屋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對日本各縣新冠病毒疫情的研究就表明新冠感染力和人口密度有明顯的正相關性。該研究針對日本目標都府縣截至 2020 年 5 月 25 日的數據進行研究,該時間段尚未有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因此疫情傳播數據不會被疫苗接種率干擾,更貼近自然傳播的規律。這個研究結果應該讓人類警惕超大城市對疫情傳播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