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傳媒互聯網-用戶需求與新供給(35頁)

新供給會創造新需求?創新是“用更低成本解決現有問題”,年輕人的社交元宇宙被Soul解決,信息的分發被視頻化,從長視頻到中視頻再到短視頻,購物消費的方式被直播電商重構,而直播電商的快速發展也在推動好產品與用戶需求實現精準匹配。短視頻的互動性、直播與短小視頻并舉加速降低用戶理解成本。從圖文向短視頻的轉型不僅僅是靜態素材向動態素材的改變,更是情感溫度與情緒溝通的全面升級。媒介在影響內容創作,也同樣在影響其它領域的供給。在探索媒介之前,我們先看媒介背后的用戶層,看其如何演變。

用戶端的成長也帶來新需求,例如抖音提出興趣電商也伴隨用戶的變遷而變化。快手與抖音短視頻上的用戶自發生產UGC(usergeneratedcontent),B站用戶的二創,從顏值經濟、潮玩經濟、睡眠經濟、健身經濟、耳朵經濟、嗅覺經濟,因為年輕人的獨特喜好,無數垂類市場正在茁壯成長。我們從YZ世代(Y世代指代1980-1994年出生人群),Z世代指代1995-2009年出生人群)用戶看,Y世代人群數量達到3.15億,Z世代人群2.33億,從消費規模來看,Y世代的年消費規模達到6.68萬億元,Z世代達到4.94萬億元,當前Y世代仍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但Z世代已經開始在某些領域引領消費趨勢的變化,隨著Z世代步入職場,收入逐步提升,他們有望成為未來消費市場的有力增長點。

從不同世代人群在各領域的年消費金額來看,Y世代需要在汽車、育兒等方面承擔更多壓力,Z世代的消費相對更自由更“娛樂至上”,Z世代在游戲、閱讀、聽歌、看劇等娛樂方面以及潮鞋、手辦、漢服等愛好消費領域的消費意愿明顯高于Y世代。此外,Z世代在美妝護膚領域的消費意愿也強于Y世代,在未來消費金額計劃增加的領域中,Z世代在服飾穿搭、美妝護膚領域的消費意愿也均較Y世代更強。從移動應用偏好看,Y世代偏好微信、新浪微博、貝殼找房、滴滴出行、星巴克、愛奇藝、抖音等,Z世代移動應用中偏好QQ、新浪微博、安居客、滴滴出行、Luckin Coffee、騰訊視頻、快手,在YZ世代的移動應用中有重合端在綜合電商的淘寶、打車的滴滴、微博、外賣的餓了么等。從中國Z世代數字用戶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看,已從峰值的7.5小時下降至5.4小時,其峰值也在疫情期間取得,但總體人口紅利與人口的移動應用使用時長的紅利已見頂,如何獲得新用戶,如何獲得用戶的使用時長,如何獲得用戶LTV(lifetimevalue)也是促使每一家供給在創新、在思考的方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