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疫苗-新冠疫苗仍是重要防疫手段(26頁)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從 2019 年 12 月開始,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了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證實為 2019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2020 年 2 月 11 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此后,新冠病毒不斷變異,2021 年 5 月31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從當天起,把最早在英國、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國發現的新冠變異病毒的名稱改用希臘字母命名,主要是為了避免對相關國家造成污名化。依照新命名方式,最早在英國發現的 B.1.1.7 變異病毒改稱為阿爾法(Alpha)變異病毒;最早在南非發現的 B.1.351 改稱為貝塔(Beta)變異病毒;最早在巴西發現的 P.1 變異病毒改稱為伽馬(Gamma)變異病毒;最早在印度發現的 B.1.617.2 變異病毒改稱為德爾塔(Delta)變異病毒。2021 年 11 月 26 日,世衛組織舉行緊急會議,討論 B.1.1.529 新冠變異毒株。會后世衛組織發布聲明,將其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VariantofConcern),并命名為奧密克戎(Omicron)。世衛組織在聲明中指出,南非于 11 月 24 日首次將其報告給世衛組織,首個感染該變異株的樣本采集時間是 11 月 9 日。該變異株包含大量突變,其中一些令人擔憂。初步研究表明,與其他“需要關注“的變異株相比,該變異株導致人體再次感染病毒的風險增加。2022 年 3 月 30 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此前英國發現的一種被稱為 XE 的重組毒株已報告并確認了超過 600 個基因序列。早期調查表明,與目前全球占主導的奧密克戎 BA.2 型毒株相比,該新毒株的增長率優勢約為 10%,但由于數據樣本太小,其是否會成為未來潛在的威脅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奧密克戎已成為優勢毒株。2021 年 11 月 29 日,世衛組織稱,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全球總體風險評估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廣泛傳播。目前全球已經確定了的奧密克戎亞型共有三種,包括 BA.1(或 B.1.1.529.1、Nextstrain 命名 21K)、BA.2(或B.1.1.529.2、Nextstrain 命名 21L)以及 BA.3(或 8.1.1.529.3),2022 年 2 月 15 日,世衛組織在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早期研究數據表明,奧密克戎亞變體BA.2 毒株更易傳播。根據丹麥的疫情數據進行測算,該亞變體比奧密克戎原始毒株 BA.1的傳染性增加了 30%,奧密克戎毒株已取代德爾塔毒株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主要流行毒株,各地近期上報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中,98.3%為奧密克戎毒株。亞變體 BA.2 毒株的所占比例也逐漸上升,該亞變體毒株已在 10 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主要流行毒株。

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出現讓全球新冠確診人數再次激增。2020 年,新冠病毒快速在全球范圍擴散。隨后,雖然出現阿爾法等變異毒株,但新增確診病例的數量并未出現大幅激增。2021 年 11 月,南非首次發現出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其傳播能力遠超之前的毒株類型。2022 年初全球每日新冠確診人數激增,在 2022 年 1 月末達到波峰,最高時單日新增達到 426 萬,奧密克戎也在 2022 年迅速成為最主要的流行毒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