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輪胎-國內胎企即將迎來業績拐點(26頁)

“雙反”政策沉重打擊中國輪胎直接出口美國市場。根據美國商務部數,2014年,美國輪胎進口總量約為1.94億條,其中從中國大陸進口輪胎6721.27萬條,占比為34.67%。中國為美國輪胎進口第一大來源國。2014年12月,美國對華乘用車及輕卡胎反補貼初裁結果公布;2015年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輪胎數量下降到3696.46萬條,降幅達45%。隨著 “雙反”政策的推進,美國從中國進口輪胎數量持續下降,202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輪胎數量僅為497.83萬條,占比為2.67%;2021年出口量略有小幅提升,為618.34萬條,占比為2.94%。

中國龍頭胎企掀起海外建廠熱潮,東南亞成為胎企產能布局首選。根據輪胎商業等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十五家中國輪胎企業已在海外建廠或計劃在海外建廠,產能布局集中在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輪胎類型以半鋼胎為主。其中,泰國作為天然橡膠最大生產國,成為中國輪胎海外建廠首選地,中策、玲瓏、森麒麟等多家企業的海外第一工廠均建于泰國。截止2021年底,共建成半鋼胎產能4800萬條/年,全鋼胎產能840萬條/年,在建/規劃半鋼胎產能1000萬條/年,全鋼胎320萬條/年。賽輪輪胎、貴州輪胎等企業則布局越南,在越南共建成半鋼胎產能1100萬條/年,全鋼胎產能720萬條/年,在建/規劃半鋼胎產能500萬條/年,全鋼胎195萬條/年。從目前的在建規劃來看,歐洲是中國胎企下一步重點布局區域,行業龍頭已率先出擊,玲瓏輪胎塞爾維亞工廠計劃建設半鋼胎1200萬條/年,全鋼胎160萬條/年,一期項目正在建設中;森麒麟計劃在西班牙建設半鋼胎產能1200萬條/年。

東南亞地區取代中國成為美國輪胎進口主要來源地。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具有豐富的天然橡膠資源,中國胎企的入駐推動了當地輪胎產能產量的迅速增長,2014-2021年,美國從東南亞國家進口輪胎數量由2847.80萬條增長至8950.06萬條,CAGR為17.77%;占美國輪胎進口總量比重從14.69%增長至42.58%。其中泰國和越南是主要增量來源,在2014-2021年美國從東南亞進口輪胎增量中占比80.7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