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成本構成:橡膠占比接近 50%,是影響輪胎成本的最主要變量。輪胎行業以橡膠、炭黑、簾子布行業為上游,下游應用主要為汽車(少量農用、工程機械和航空用胎等)。輪胎的主要成本構成為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簾子布、炭黑、化工助劑及其它,其中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的成本占比較大,因此橡膠價格的波動對輪胎價格及成本影響較大。
探究橡膠價格波動對輪胎盈利影響。自 2008 年至今,國內橡膠價格波動較為劇烈,于 2011 年 2 月達到最高點的 42860元/噸,2008 年 12 月達到最低點 8915 元/噸,期間均價 19300 元/噸。我們將膠價波動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 2008-2009(膠價下跌后觸底反彈),2010-2012(膠價高位劇烈波動),2013-2015(膠價持續下跌),2016-2017(膠價低位劇烈波動)。對應以上四個不同階段,我們重點研究不同歷史時期原材料價格波動對輪胎企業毛利率的影響。
短期庫存壓力大,長期供大于求,膠價預計維持相對低位。2003 年至今,天然橡膠割膠率維持在 73%左右,橡膠價格較高時,割膠率相對較高;橡膠價格較低時,割膠率較低,如果價格過低,膠農則放棄割膠,導致供給減少,價格回升。
天膠價格低位穩定,國內輪胎迎來盈利拐點。回顧過去十年天膠價格波動和國內輪胎企業毛利率的關系,可以看出:1)在橡膠價格低于 20000 元/噸時,輪胎企業毛利率相對較高;2)膠價穩定時,輪胎企業毛利率較高;膠價大幅波動時,輪胎企業盈利較差。主要因為國內輪胎企業行業議價能力較弱,在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時,成本轉嫁較為困難,導致毛利受到壓縮;而在原材料價格快速下跌時,輪胎價格也隨之下跌,前期高價原材料庫存也會拖累業績。因此,在天然橡膠價格低位穩定時,國內輪胎企業盈利最佳。
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輪胎需求穩步提升,行業空間潛力仍大。輪胎需求來源于兩個方面:1)新車新增需求,對應配套胎市場,2)舊車更換需求,對應替換胎市場。2017 年國內汽車保有量達到 2.36 億輛,同比增長 12%。按照乘用車新車需求 5 條胎,乘用車替換市場每輛車平均3 年換胎周期粗略測算,國內每年配套胎需求約 1 億條,替換胎需求約 3 億條,替換胎仍是輪胎需求的主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