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 半導體冷卻劑廠被迫停產,全球半導體制造產能或再受創。據韓國媒體 Business Korea報道,比利時政府正在加強多氟烷基物質(PFAS)用量限制,受此環保政策影響,消費品和工業用品制造大廠 3M 位于比利時佛蘭德斯的 Zwijndrecht 工廠被“無限期關閉”。由于該廠所生產的半導體冷卻劑(電子級氟化液)占據了全球 65%的產能,此舉或將導致本就緊張的全球半導體制造產能再遭沖擊。針對 3M 比利時冷卻劑工廠生產暫停,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均表示,預期不會造成嚴重影響,將與供應鏈緊密合作,并以其他廠商貨源替代。經濟日報報道顯示,全球半導體冷卻劑為寡占市場,除了龍頭 3M 之外,還有一家供應商 Solvay。兩家公司正在申請擴產,預計三個月后可開出產能。3M 在比利時和美國的產能,各占全球約 65%、15%;Solvay 美國廠的產能則占全球 20%。根據庫存狀況,當前各大晶圓廠冷卻劑庫存約八至十周,通路商和原廠則在 11 周,若供應商擴產順利,可望舒緩缺貨疑慮,確保業界生產一切正常。今年以來氟化工產品市場需求擴張,但在環保意識抬頭下,相關廠商生產遭遇環團壓力,導致產品價格全線上漲,氟化工原料、含氟聚合物材料、冷卻劑等價格較去年同期明顯走揚,對半導體業影響待觀察。繼俄烏沖突導致半導體氖氣受到影響之后,半導體冷卻劑產能過于集中的格局對供應鏈的安全是否有利,本次的事件又給全球晶圓代工廠做出提醒。
上海實施分批封控,多家半導體廠宣布停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3 月 28 日起將分區封控,浦東、浦南等地區先行封控 4 天,之后浦西區再封控 4天,所有企業封閉生產或居家辦公,封控區內將暫停地鐵等公共運輸。據百能云芯報道,臺積電、日月光、合晶上海廠等半導體廠,雖維持正常生產,但生產線員工傳出都要在廠區內吃睡達 4 天,更有多家半導體廠商宣布全面停工。臺積電(松江 8 寸廠)、日月光(投控旗下環旭電子的多座工廠)、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合晶等廠商均表示,目前生產和運營保持正常;特斯拉上海廠擬停產 4 天,復工時間未定;導光板廠茂林公告,子公司上海向隆電子科技自 3 月 28 日至 3 月 31 日停工,預估本次停工對公司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閎康公告顯示,閎康技術檢測(上海)自 3 月 28 日至 4 月 1 日實施封閉管理檢測工作;半導體暨面板制程供應系統廠朋億公告表示,子公司冠禮控制(上海)自 3 月 28 日至 4 月 1 日停工,預估本次停工對財務業務尚無重大影響;氣動元件廠氣立位于浦西的上海廠目前正常營運,4 月 1 日至 4 月 2 日配合當地政府 PCR 采檢停工,將透過調班因應。氣立表示,上海廠 3月共有 2 次為期兩天的停工,深圳子公司 3 月則約停工 1 周,至于主要生產基地平湖廠 3 月則約停 5 天,已恢復正常生產。本次疫情封控造成的短期停工雖未造成重大沖擊,但我們認為仍需持續關注上海疫情管控進展以及對半導體廠商的生產與運營可能造成的影響。
據行家說 Display,由于目前全球 8 寸晶圓產能增長緩慢、上游晶圓價格持續上漲,LED 驅動 IC 價格呈現新一輪上漲趨勢。3 月 29 日集創北方宣布公司所有 LED 顯示驅動產品含稅價格在現行價格基礎上上調 5%-20%,富滿微也于 3 月 31 日發布產品聯絡函表示公司所有 LED顯示驅動產品將在現含稅價格基礎上上調 10%。據行家說產業研究中心,在常規/小間距 LED顯示屏當中,驅動 IC 成本占顯示屏總成本比重約 4%-5%,而在 Mini/Micro LED 等高端 LED產品當中,驅動 IC 成本占總成本比重達到 10%。長期來看,晶圓產能的進一步擴張有望緩解供應鏈問題,IC Insights 預計 2022 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將實現 20%的強勁增長,SEMI預測 2022 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將同比增長 18%達到 1070 億美元新高,2023 年世界晶圓廠產能將達到每月 2900 萬片(8 英寸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