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mRNA 是連接基因與蛋白質的橋梁。1958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從 DNA 傳遞到 RNA,再傳遞到蛋白質,即轉錄和翻譯。mRNA(信使 RNA)是一類單鏈核糖核酸,它由DNA 的一條鏈作為模板轉錄而來的、攜帶遺傳信息并且能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與長度小于 60nt 的小核酸藥物相比,mRNA 的長度更長,一般約為500 至 5000nt。mRNA 作為疫苗或者藥物,可在人體內表達目標蛋白。因為 mRNA 在細胞內翻譯且不進入細胞核,所以無整合進人體 DNA 的風險。同時,它也可作用于傳統小分子藥物以及抗體藥物等無法觸及的胞內靶點,因此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mRNA 疫苗發揮作用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1)mRNA 被各種遞送載體包裹;2)注射進入人體;3)包裹 mRNA 的脂質體胞吞進入細胞;4)mRNA 在細胞內釋放,利用人體的細胞器翻譯表達抗原蛋白,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反應。
早期技術缺陷使 mRNA 疫苗研究進展緩慢。1961 年,首次發現 mRNA;1990 年,Wolff 等人發現在小鼠肌肉組織中注射含有特定基因的質粒 DNA或 mRNA,小鼠組織局部會產生該基因編碼的蛋白產物,此后多項研究發現用核酸免疫動物,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針對該核酸編碼抗原的免疫力。起初,mRNA 因其高免疫原性、低穩定性、在組織內易被降解、細胞吸收率低以及生產制備的局限,發展較為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