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MT 愿景:5G 架構和總體目標》,定義了增強移動寬帶(eMBB)、超高可靠低時延(uRLLC)、海量機器類型通信(mMTC)三大應用場景,以及峰值速率、流量密度等八大關鍵性能指標。與 4G 相比,5G 將提供至少十倍于 4G 的峰值速率、毫秒級的傳輸時延和每平方公里百萬級的連接能力。
5G 網絡是一個復雜的組合體,傳統移動通信網的結構主要分為接入網、傳輸網和核心網,核心網之后就是骨干網。5G 網絡由于引入網絡功能虛擬化、軟件定義網絡、多接入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網絡形態相比 4G 更加復雜。在網絡參與主體上,除傳統通信設備廠商、基礎電信企業外,5G 時代由于新技術的引入,云、大數據、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廠商加入到 5G 網絡組成各個環節,多領域垂直行業主體也深度參與 5G 融合應用的發展。
中國 5G 正式商用近兩年以來,在技術標準、網絡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已取得了世界領先的發展成就,5G 應用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展現出了龐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和助力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巨大潛能。隨著中國進入 5G 應用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時期,5G技術、產業、應用邁入無經驗可借鑒的“無人區”,5G與垂直領域深度融合引發的安全風險備受矚目,IT(信息技術)、CT(通信技術)、OT(運營技術)安全問題相互交織,構建與 5G 應用發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體系,制定符合我國 5G 網絡建設和應用發展特點的、指引全行業 5G 網絡和應用安全最佳實踐的技術文件成為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