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已形成上游礦山采選—中游冶煉—下游壓延加工的完整產業鏈。銅產業鏈上游主要涉及礦山的開采和選礦,得到主要冶煉原料銅精礦。全球銅礦資源集中分布在南美的智利和秘魯,其中智利為全球最大的銅礦生產國,產量約占全球產量 1/3。中游冶煉環節主要為冶煉廠將銅精礦通過粗煉和精煉兩個步驟加工成陽極銅和電解銅。冶煉廠與礦山之間通過加工費(TC/RC)來確定雙方產業利潤。全球電解銅冶煉產能主要集中在亞洲,尤其是中國。中國電解銅的產量和需求量均占據全球供需的半壁江山。下游主要是通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將電解銅加工成各種銅材,如銅線材、銅棒、銅管、銅板帶、銅箔等。銅材被進一步加工成產品進入消費終端,被廣泛應用到電力、建筑、電子、交通運輸等行業。其中,電解銅因其優良的導電導熱性,是重要的導電金屬材料。
加工費不僅是銅礦的定價基礎,同時也是判斷銅礦供需的重要指標。銅精礦價格為相對價格,其定價機制為電解銅價格減去加工費。加工費通常包含粗煉加工費(TC:指銅精礦加工到陽極銅的費用)和精煉加工費(RC:指陽極銅加工到陰極銅的費用)。加工費的漲跌由銅礦供需相對強弱決定,當銅礦產量增長大于冶煉需求增長,銅精礦過剩,加工費下跌;當銅礦產量增長小于冶煉需求增長,銅精礦緊缺,加工費上漲。
銅礦石品位下降制約銅礦產量。礦山開采時間過長會導致礦石品位逐漸下降,目前全球礦齡超過 50 年的銅礦山占到 50%以上,其中智利 Chuquicamata 銅礦的開采歷史更是長達一個世紀之久。從 1990 年至今,全球銅礦山平均品位由 1.6%下降到 1%左右,而全球最大銅礦生產國智利銅礦石品位下降情況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