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研究歷史悠久,是人類的終極夢想之一。早在1925年,就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由一位來自美國陸軍的電子工程師Francis P. Houdina,通過無線電波來控制前方車輛的方向盤,離合器,制動器等部件來完成的,至今已近百年歷史。自此之后,人們主要利用攝像頭進行數據采集并指導車輛進行自動駕駛。
自21世紀初的美國DARPA挑戰賽加入激光雷達之后,現代意義的自動駕駛汽車雛形已經確立。當DARPA挑戰賽的參賽車隊使用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傳感器設備以及計算設備,實現了車輛的自動駕駛后,人們意識到了自動駕駛的可行性,科技公司(如Waymo)和整車廠(奧迪、沃爾沃)等紛紛開展相關的研究。隨著相關企業的不斷投入,相關產業鏈也日臻完善,自動駕駛逐漸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實現場景落地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的主要細分技術,包括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增強學習、傳感器技術等均在自動駕駛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自動駕駛發展的瓶頸主要在于這些人工智能底層技術上能否實現突破。科技企業、造車新勢力紛紛加入智能化汽車的競爭。自動駕駛行業迎來爆發期,呈現快速發展的新格局。除了谷歌、百度等軟件科技企業外,偏硬件的公司如小米、華為、英偉達、蘋果等巨頭也紛紛加入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研究,還有特斯拉、蔚來、小鵬以及眾多傳統車企也紛紛開展自動駕駛的研究,整個市場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