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物流以快速響應實現時效最優。在成熟的電商生態下,我們根據生產組織形式和對應履約模式特征將電商物流劃分為三類:網絡化快遞、倉配一體化和即時配送物流。依據物流履約的距離將網絡化快遞和倉配一體化模式概括為非近場物流,而即時配送則為近場物流。三種履約方式在上游商家、時效履約和資產建設方面存在差異。網絡化快遞的上游多為小 B商家,較為分散,倉配一體化更多服務于大 B 商家,運送產品多為便于預測銷量的標準品,而即時配送的上游需求多來自同城較為分散化的客戶,并且對時效性要求極高。網絡化快遞主要服務于點對點的物流需求,依賴收、轉、運、派四個環節將物品運送至客戶手中,代表公司包括:“通達系”快遞公司和順豐;倉配一體化主要依賴將商品提前倉儲到中心倉及前置倉,待到用戶下單之后直接從倉庫運送至用戶手中,代表公司包括京東物流和亞馬遜自建物流;即時配送應用于距離更近的點對點運輸需求,通常情況下不依賴倉儲和轉運而直接實現點對點送達。
即時物流模式更偏向運輸資產的建設。由于業務運營模式不同,三種履約方式的資產建設重點均有各自側重;倉配模式對倉儲設施和后端運輸要求高,因此資產建設在倉儲設施和運輸資產上發力;網絡化快遞中轉運中心和干線運輸對其物流履約的影響高,因此這類公司通常側重轉運中心及運輸網絡的建設;即配側重于五公里內短途運輸,對時效要求高,這類公司通常側重運輸資產的建設。
相較于倉配和網絡化快遞快遞,即時配送在運力組織形式和訂單配送方式上更加復雜。即時配送的運力組織形式包括眾包和自建,訂單配送方式包括并單和專人專送。在選擇運力組織形式時,由于眾包以社會閑散運力為主,因此平臺能夠更快地通過眾包補齊運力,同時實現平臺輕量化,但這樣也提高了平臺的運營難度;相反,自建的運力運營難度會大大降低,同時能有利于平臺加強管控力度,提升服務品質,保障服務時效,但這樣也加大了平臺的運營成本。選擇配送方式上,餐飲外賣類的即時物流需求多采用并單配送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區域訂單配送效率,實現運力利用的最大化,但對訂單匹配和路由規劃的要求高;物品遞送類的即時物流需求更多采用專人專送的模式,這能提高服務質量和履約時效,但是價格較高并且配送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