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塑料最終面臨丟棄,白色污染影響深遠。1950 年以來全球生產了約 83 億噸塑料,仍在使用 25 億噸,不再使用的塑料中有 49億噸被直接丟棄或填埋,只有 1 億噸被重復回收利用。根據 Our World in Data 估計,截至 2015 年全球仍有 55%的廢棄塑料被丟棄,25%被焚化,只有 20%被回收。世界半數以上的塑料最終還是難逃被直接填埋或流入自然環境的宿命,無論在陸地或海洋,常規塑料在自然界的完全分解需要數百年甚至更長時間,意味著這些白色垃圾會長期存在,而且會對水體和泥土造成較大的危害。
未來中國塑料消費量仍有較大潛力,不加管控下每年廢塑料制造量或將擴大。2019年中國人均塑料制品的消費量為 49 千克/年,目前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但早在 2010年北美人均塑料消費量已高達 145kg,西歐人均塑料消費量也達到 132kg,我國人均塑料消費量仍有較大的差距,未來在“以塑代鋼”和電商物流等行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下,塑料消費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可隨之產生的廢塑料量也會相應增加,因為大部分塑料制品都不具有重復使用性,比如物流包裝,食品包裝,一次性生活用品等。等待塑料自然降解需百年之久,從環境容量的角度而言,塑料垃圾會不斷積累并占據寶貴的土地資源。
我國從“限塑”走到“禁塑”,政策加速傳統塑料離開一次性用品領域。我國舊版“限塑令”在 2008 年推出,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本質上是在塑料消費環節上增加阻力,減少商品零售場所中塑料袋的使用。但塑料購物袋價格便宜且使用方便,消費者并不會大量放棄使用,而且薄塑料袋在散裝食品、農貿市場等領域依然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