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農業熱點專題-解碼白雞周期(15頁)

祖代雛雞→父母代雛雞:擴繁系數 1:50,最短育成時間近 7 個月。祖代雛雞在育雛期(1-6 周)、育成期(7-24 周)稱為后備祖代種雞,此后進入產蛋期(25-66 周)稱為在產祖代種雞。在產蛋期生產的種蛋在孵化到第 19 天時出雛,在 21 天雛雞出殼完畢后,進行種雞的鑒別,挑選 C 系公雞和 D 系母雞后代中的母雞,挑選 A 系公雞和 B 系母雞后代中的公雞,并按 100 只 C×D 母雞和 15只 A×B 公雞配套,即為 100 套父母代肉種雞。

更新量是觀測祖代環節的重要指標,祖代環節整體利潤偏薄。2005 年以來,國內祖代白羽肉雛雞更新量經歷了“先增后減再增”3 個階段,2020 年國內祖代白羽肉雛雞更新量為 100.28 萬套,同比減少 18.0%,處于供需平衡水平。從盈利能力來看,近 6 年祖代環節的盈利水平平均為 0.22/只出欄商品雞,相對于父母代環節盈利偏薄,但除 15 年外,保持了持續的盈利能力。

父母代雛雞→商品代雛雞:擴繁系數 1:100,最短育成時間 7 個月。1 日齡父母代肉種雛雞按每100 只母雞配套 15 只公雞飼養,經過育雛期(1-6 周)和育成期(7-24 周)后進入產蛋期(25-66周)。在產蛋期生產的種蛋在孵化到第 19 天時出雛,在 21 天雛雞出殼完畢后。商品肉雛雞出售給商品肉雞場和飼養戶,養成的商品肉雞進入屠宰場宰殺加工,成為市場上的雞肉消費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