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癌癥負加重,傳統篩查難以滿足需求。中國是癌癥大國,多發癌癥的發病率、死亡率普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中國占全球新增癌癥數量的24%和新增癌癥死亡人數的27%。? 從國內情況來看,2019年城市居民惡性腫瘤致死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25.73%,在過去5年間始終是城市居民第一大死亡病因;農村居民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比23.27%,致死人數僅次于心臟病;我國因各種癌癥導致的傷殘調整壽命年占全部傷殘調整壽命年的15.3%,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技術更迭驅動早篩發展,首批產品落地在即。轉換篩查場景,提高篩查效率。癌癥早篩通過采集人體血液、唾液、糞便等體液樣本,檢測特異標志物,實現腫瘤的提早篩查與分析。與傳統檢測方法相比,腫瘤早篩侵入性低,檢測靈敏。患者只需提供微量樣本,測序、生化檢驗則交由專門的實驗室部門,省去了檢前準備、現場篩查等一系列復雜環節,可以有效的解放醫師資源,提高篩查效率。優化篩查體驗,提高患者依從度。早篩產品從專業科室變為病人自檢自查,取樣簡易,操作便捷,可以改善就檢人群的篩查體驗,提高檢測的依從度。癌癥早篩檢測靈敏。
結直腸癌前病變周期長,傳統篩查侵入性強,接受度低。癌前病變時間長,生存率和治療費用隨著癌癥進展趨勢明顯。結直腸癌的發展需要10-15年時間,從0期到IV期,患者5年生存率從100%降低到10.8%,治療費用從1.44萬提高至19.85萬,提前篩查治療將極大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早期癥狀不明顯,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結直腸癌早期沒有明顯征兆,隱蔽性強,只有當癌癥擴散到腸外,癌腫破潰形成潰瘍或感染時才出現便血、便頻等癥狀。臨床患者通過體檢篩查發現的結直腸癌中Ⅰ期占72%,而門診就診中發現結直腸癌中Ⅰ期只占13%,前者是后者的5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