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基本穩定,新發病例數隨人口增長及老齡化不斷攀升,年新發病例已達到400 萬例以上。據國家癌癥中心每年對三年前腫瘤登記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我國惡性腫瘤年發病率(世標率)自2000 年至今基本保持穩定,到2013 年總體發病率為186.15/10 萬,其中男性發病率210.74/10 萬,女性為163.93/10 萬。
新增發病人數及死亡人數居前的癌種包括胃癌、肺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道癌,其中肺癌與胃癌在我國影響之大尤為突出:肺癌2015 年約新增75 萬患者,并導致61 萬患者死亡;胃癌則會導致新增68 萬患病人數并導致50 萬人死亡。此外女性的乳腺癌雖然新增發病人數較多,但治愈率尚比較高。
從發病率的時間趨勢看,我國惡性腫瘤發病體現“窮癌”下降,“富癌”上升:男性前五高發的癌癥依次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食道癌,其中肺癌發病率高,多年以來基本保持不變;胃癌、肝癌、食道癌發病率下降,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發病率上升。女性前五高發依次為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及胃癌,其中乳腺癌發病率穩中有升,肺癌和結直腸癌基本持平,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發病率下降,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因過度篩查診斷而急速上升。總的來說,發病率趨勢體現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由于高脂飲食、久坐不動、精神壓力等城市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癌癥如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明顯提升,而由于食物污染和病毒感染導致的胃癌、食道癌及肝癌的發病率則呈現下降趨勢。預計這一趨勢隨我國經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仍將繼續。
近年來我國腫瘤死亡率整體穩中向下。針對男性而言死亡率前五高的癌癥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及食道癌,其中死亡率明顯下降的包括肝癌、胃癌和食道癌,但是結直腸癌與前列腺癌死亡率上升明顯,主要與發病率有關系;肺癌的死亡率變化不大。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最高的依次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和肝癌,其中胃癌和食道癌死亡率明顯下降,而宮頸癌和卵巢癌所致死亡率明顯上升。
老齡化進程加速疊加環境污染因素,惡性腫瘤發病局勢未來恐更嚴峻。惡性腫瘤發病率于0~39 歲組處于較低水平,40 歲以后開始快速升高,80 歲以上達到高峰。我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十年間提升了3 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已達到總人口的16.14%。此外,惡性腫瘤是公認的環境相關疾病,環境污染物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影響機體的生理病理學反應,從而達到致癌致突變的結果,例如,WHO 下轄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已確認大氣污染是1 類致癌物(即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可導致肺癌,并與膀胱癌風險增加有關。環境污染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很多在環境中可持久存在,具有生物富集性和進入生物體后的持續毒性。隨著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加速,我國環境問題較為嚴峻,空氣、淡水、海水及土壤等都存在一定的污染與超標,例如16 年環保部公布的空氣質量超標城市達到全國所有城市數的75%以上,地表水中II 類以上水質僅占不到40%,地下水中良好及以上水質僅占35%……這些因素都對我國長期惡性腫瘤發病局勢構成威脅,也對我國腫瘤醫療服務提出更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