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廣闊。隨著人工智能、5G 技術的逐漸普及,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快速發展,這些技術的實現能夠大幅減少人為失誤帶來的交通風險、提高交通運輸效率、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改變汽車生產消費模式,實現交通運輸安全、高效、綠色的發展愿景。同時能夠緩解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提高生產力水平、提升生活品質。根據 IHS的預測,自動駕駛汽車將在 2025 年前后開始一輪爆發式增長,到 2035 年,道路行駛車輛將有一半實現自動駕駛,屆時自動駕駛整車及相關設備、應用的收入規模總計將超過五千億美元。
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快速增長。據發改委最新《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到 2020 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到 50%,中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6 年-2019 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從 490 億元增長到 1226 億元,復合增速為35.8%,到 2021 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 2358 億元。
智能傳感器則是自動駕駛的核心。目前用于自動駕駛環境感知的傳感器主要包括: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和車載攝像頭等。攝像頭是傳統視覺解決方案的基礎,價格較低,而且可以根據不同功能的要求安裝在不同位置上。毫米波雷達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探測的雷達,波長 1~10mm,介于微波和厘米波之間,兼具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超聲波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從發射到反射接收的時間差來計算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常用在泊車系統中。激光雷達主要通過發射激光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全球自動駕駛傳感器專利數量占比前三的傳感器為視覺傳感器、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占比依次為30%,22%以及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