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當前財富總體量料超400萬億元,一半為房地產。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國家資產負債表》中居民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居民總資產體量近360萬億,自2010年以來年復合增速12.30%。資產結構方面:非金融資產177萬億(房地產近164萬億),金融資產180萬億)。按照財富增長速度,截至2020年,居民財富料超400萬億元。
將中國社科院數據與建行以及招行數據對比,中國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總體規模在150-200萬億。據中國建設銀行私人財富報告中數據提到,截至2018年底,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總體達147萬億(與社科院數據基本相當),其中儲蓄72.03億元,銀行理財23.52萬億,股票流通市值7.53萬億,信托資產11.76萬億,基金保險貨幣等其他資產75萬億元。從招行口徑來看,截至2018年底,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者資產總規模亦達到190萬億。
房住不炒等政策,推進中國居民財富更多的轉向金融市場。近兩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中央政治局會議多次強調,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地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綜合調控之下,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我國79個大中城市住宅價值指數的增速同比開始下滑,意味著房產的投資吸引力下降。